为积极响应“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的要求,我校三大校区近期联合开展“高效课堂经验分享与实践”系列活动,活动聚焦“课堂教学增效”与“作业设计提质”两大核心,老师们从理论分享到案例剖析,共同探索出一条课堂高效、作业赋能的可循路径。在专题研讨中,语文教师们从课堂节奏、互动形式、重难点突破等方面切入,分享实战经验。提出“问题链”驱动法,激活课堂思维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精读与主题探讨,剩余时间用于拓展与互评,实现“有限时间,无限思考”。并推动作业设计从“知识巩固”向“素养孵化”转型,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作业赋能:从“知识巩固”到“素养孵化”
在高效课堂的“点燃思维”之后,我校语文组的作业设计作为课堂的自然延伸与升华,着力于“赋能”而非“负担”,精心构建了一系列连接课本、生活与创造的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在应用中内化知识,在探索中提升素养。
一、 观察自然,体悟生命——“我的自然笔记”
学完山水寄情的单元后,引导学生成为“自然观察家”。学生们走进公园、校园一角甚至自家阳台,选择一种植物或一处小景,进行为期一周的连续性观察。他们需要运用课堂所学的多感官描写、动态静态结合等手法,记录其形态、色彩、气味的变化,并结合自身心境,书写观察日记,体悟“一草一木皆生命”的哲思。这份作业将语文学习从书本引向广袤自然,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感受力与细腻的表达力。
二、 学习新闻,链接生活——化身“校园新闻记者”
在学习了新闻单元后,作业变身为一场真实的“新闻实践”。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校园内的一个热点事件(如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进行采访、调查、资料搜集,最终合作撰写一则格式规范、角度独特的校园新闻稿,并配发新闻图片或短视频。这一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新闻的文体特征与社会责任,更锻炼了信息筛选、团队协作与面向真实世界的沟通能力。
三、 书签文创设计——融合诗画与思考的“微型艺术”
为深化对古诗词或名著阅读的理解,作业创新地引入了“书签文创设计”项目。学生需要选取一句触动最深的诗词或名著箴言,不仅用书法认真誊写,更要为这句话设计一款独具匠心的书签。设计需包含画面构图、色彩意境,并在背面简要阐述选择该句的原因以及设计灵感。这项作业将文学鉴赏、美学创造与个人思考紧密结合,一件件小小的书签,成为了学生独特思考与审美品位的载体,实现了“学以致用,情思共鸣”。
四、整本书阅读:手绘思维,悦读阅美——手抄报里的阅读乾坤
在高效课堂与赋能作业的探索中,我校初一语文组尤为重视整本书阅读这一滋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核心环节。为打破传统读书报告模式化、负担重的窠臼,我们创新采用了“整本书阅读手抄报”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厚重的阅读体悟,凝练于一方富有创意与个性的纸墨之间,实现深度阅读与艺术创造的完美融合。
此次三校区联动共建,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育人理念的深度融合。内江六中初中语文组用行动诠释:高效课堂,追求的不是进度的快慢,而是思维被点燃的深度与广度;赋能作业,衡量的不是数量的多寡,而是任务所激发的兴趣与创造。我们深信,当教学真正回归到“人”的成长,当知识自然走向“用”的场域,教育的风景便在日常中悄然生成。这条路,我们正踏实前行,每一步都算数。
文:谢艳 吴仰维
图:郑欧 李林芬
审核:姚鑫 张晨